百吉圈歷史趣談:維也納之戰,猶太人,十字軍東征

「百吉圈」或「貝果」(Bagel)這種食物,香港人未必非常認識,但有去過美國或歐洲居住的人,都會對這種食物產生熟悉的感覺。這種食品在香港的高檔超級市場有售,在外國更是到處都可以買到,最適合當作早餐或小食食用。不過原來這種在外國非常常見的食物背後,據說與一場關乎歷程進程有關的大戰有關。到底這是一場怎樣的戰爭?結果又是如何?與百吉圈又有什麼關係?

維也納之戰 — 前因及背景

1683年,奧斯曼帝國(又譯鄂圖曼帝國)的士兵正源源不絕的向著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進發。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四世做了長期的準備,在國內建立了通向維也納的道路以及物資中心用作運送儲存大炮及戰鬥物資,準備一舉攻下這個長久以來奧斯曼帝國的目標。最終圍攻維也納的奧斯曼士兵共有14萬之眾,而維也納城的守兵只有1萬多,若沒有外來的的援軍,維也納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Vienna_Battle_1683

奧斯曼圍攻維也納城

由誕生以來就不斷地擴張侵略的奧斯曼帝國,在1396年消滅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後,在1453年攻陷了東羅馬帝國統治了超過一千年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並把這個羅馬帝國的皇冠上變成了自己的都城。之後巴爾幹半島上的各個國家相繼失守,不是被奧斯曼帝國滅國,就是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傀儡國。在1526年,在偉大的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下,連美稱為「天主教之盾」的匈牙利,都落入了奧斯曼的手中,只餘下西北部小量的地方落入奧地利的控制。

OttomanEmpire1683

1683年的奧斯曼帝國,深綠為奧斯曼帝國直接控制範圍,淺綠為奧斯曼帝國的傀儡國,維也納在奧斯曼帝國的西北部

蘇萊曼大帝把匈牙利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後,更一直進軍到奧地利,並在1529年進攻維也納,是為「維也納之圍」,但因為軍隊長途遠征疲累、後援不足以及天氣變壞等原因而撒兵。自此以後,奧斯曼帝國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擊敗奧地利,把維也納併進帝國的版圖之中。

800px-EmperorSuleiman

蘇萊曼大帝

但另一邊廂的奧地利也不是簡單的對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自1440年以來,就一直壟斷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頭銜,控制著現在的德國地區以至意大利北部,一直是歐洲中世紀四大強國之一。在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和外交政策下,在1683年時,奧地利同時領有波希米亞(即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國王等頭銜,並領有德國地區大大小小的領地。因此奧斯曼帝國也不敢掉以輕心,輕言進攻維也納,自1529年第一次進攻維也納失敗後,足足等了一百五十多年,才再次總動員進攻維也納。

神聖聯盟及波蘭援軍

1683年7月14日,奧斯曼土耳其人正式圍攻維也納城。維也納城內的守兵奮勇地抵抗,多次瓦解奧圖曼軍隊的攻城以及摧毀城牆的計劃,但奧斯曼的軍隊切斷了維也納城一切的補給,到了九月時份,城內的食物及食水供應開始短缺。在飲食短缺以及長期守城的情況下,維也納守軍的士氣和體力都不斷下降,守軍的領袖甚至要下令守軍當值時被發現睡著將被處缺,才能維持正常守城的運作。若此情況一直持續,不用多久維也納城就會被攻破,西方基督教世界將失去東方最重要的屏障,奧斯曼的軍隊將沿萊因河以及陸路入侵意大利以及德國地區,嚴重威脅基督教世界,而奧斯曼帝國將獲得自古以來亞東方入侵歐洲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勝利。

但歷史在此時並沒有選擇奧斯曼帝國,維也納城和奧地利並不是孤軍作戰。為了救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居城,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多個城邦公國組成了「神聖聯盟」,軍力約為5萬,正一步一步的接近維也納。不過除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援兵外,奧地利還有另一個強而有力的援兵 — 波蘭國王約翰三世。

 

Schultz_John_III_Sobieski

波蘭國王約翰三世

波蘭是一個由西斯拉夫人所建立的國家,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與立陶宛一直關係密切,更於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統治著東歐大片土地,更曾經是歐洲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約翰三世就是這個偉大聯邦中著名的國王,與奧斯曼帝國的多次戰爭中都能取得勝利。

為了保護基督教世界,以及防止奧斯曼帝國變得過於強大,波蘭國王前所未有地與神聖聯盟聯手,帶著約三萬士兵,一同救援維也納。而神聖聯盟亦破天荒的讓約翰三世作為整個援軍的總指揮。基督教世界的危機感,讓兩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國家聯手,一起同心對付眼前的威脅。

但聯軍必須動作迅速,在奧斯曼士兵攻陷維也納前擊退敵軍,否則一讓奧斯曼軍隊進入維也納,奧斯曼士兵的人數優勢加上守城之利,奧斯曼帝國將更難應付。在一場戰前的彌撒過後,聯軍於1683年9月12日進入戰場,奧斯曼軍隊有見及此,在天還未亮,援軍還未完全列好陣勢,就率先向聯軍發動攻擊。維也納之戰正式開打。

率先與奧斯曼軍隊交戰的是位於左翼的神聖聯盟軍隊。在神聖聯盟軍隊英勇戰鬥下,戰線一直壓向奧斯曼軍隊一方,經過各方數次大型攻擊及反攻後,在中午時分,神聖聯盟成功奪得多個敵軍據點,而奧斯曼軍隊遭受嚴重打擊,但依然力戰。

Battle_of_Vienna_1683_11.PNG

維也納之戰

而奧斯曼軍隊的總指揮官此時下令他的大部分軍隊作出反攻,但留下部分土耳其火槍兵及騎兵繼續攻城。奧斯曼軍隊本來打算在援軍主力到達前攻陷維也納城,已在維也納城外裝了十個大型炸彈,準備炸毁維也納的城牆,但都被城內的守軍發現及拆除。

在另一邊廂,波蘭的軍隊開始與奧斯曼的軍隊的右翼大戰,由於奧斯曼的軍隊依然想先攻陷維也納城,因此並不能專心對付聯軍的攻勢,奧斯曼的軍隊慢慢發現自己正被神聖聯盟以及波蘭的軍隊兩面夾擊。在下午四時左右,神聖聯盟的軍隊開始接近奧斯曼軍隊的核心位置,為避免中央被消滅,奧斯曼的軍隊開始向南方撒退,並準備重組陣勢。

Orłowski_Husaria's_attack

波蘭翼騎兵

但奧斯曼的軍隊並沒有這個機會,因為波蘭最為有名的「波蘭翼騎兵」加入了戰鬥。波蘭翼騎兵的特徵是騎兵背後有著一對由羽毛製成的翼,他們的作戰能力非常高,可以說是波蘭軍隊的王牌。在下午六時,波蘭翼騎兵聯同神聖聯盟的日耳曼騎兵,向奧斯曼的軍隊作出了史上其中一次最大型的騎兵衝鋒,在波蘭國王約翰三世帶頭,一萬八千名騎兵由山上衝向奧斯曼的軍隊,徹底瓦解了奧斯曼軍隊的陣線,奧斯曼的士兵開始從戰場中逃脫。三小時後,神聖聯盟及波蘭的軍隊獲得了完全的勝利,維也納得以保全。

ab0c60ca-3724-484a-adeb-bfc3ceca69be_h.jpg

傳說在波蘭的猶太人為了慶祝波蘭國王在維也納之戰中大獲全勝,以及波蘭翼騎兵在當中的戰功,就模仿騎蹄的形狀,做出了一種中間有一圓洞的麵包,並命名為「beygl」(即中文的「培果」或「百吉圈」),漸漸成為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的日常飲食,並由猶太人移民帶到美國,再帶到全世界。

「beygl」在意第緒語中的意思是「圓」,其中意第緒語是在波蘭的猶太人所說的語言。但有趣的是,意第緒語其實是德語的變種,是中古德語加上一些猶太用語而成的語言。為什麼波蘭中會有猶太人?這些人又為什麼會說德語的變種,而不是波蘭語或其變種呢?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黑歷史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至1095年。1095年11月,天主教教皇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克萊芒召開了基督教會會議,呼籲整個基督教世界的基督徒齊心合力,一同對付在東方的異教徒。教皇的意思是讓各地的基督教領主響應號召,一同進軍東方穆斯林的領地,意圖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但教皇的號召卻引起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插曲。

CouncilofClermont.jpg

克萊芒會議

在基督教世界各地,包括德意志地區,都有地方性的基督徒因為教皇的號召而打算對付異教徒。但這些民眾或小領主並沒有財政上的能力支付前住聖城的路費,並不能參加十字軍的遠征,於是他們就把目光移到另一種異教徒身上 — 住在自己身邊的猶太人。

猶太人自136年第二次猶太暴動失敗後,就一直被趕離巴勒斯坦地區,開始了近二千年的流浪生涯,在中世紀時,猶太人已經廣泛分佈在歐洲各個地區,時而受歡迎,時而被驅趕。

在德意志地區,一些地方民眾和小領主開始攻擊住在自己身邊的猶太人,並自以為這是在響應教皇的號召(但實際上這不是教會的政策)。基督徒開始有規模的攻擊並消滅自己社區的猶太人,並搜括他們的財物,有些小領主利用這些財物作為路費前往東方加入十字軍行列。這是歷史上基督徒第一次有系統地並廣泛地迫害猶太人,被稱為「第一次猶太人大屠殺」。但當中有一個地方反而對猶太人作出長期保護,而這個地方就是波蘭。

波蘭自立國以來,國王幾乎都信奉天主教,但在波蘭境內一直都住著大量的東正教徒及猶太教徒,而波蘭亦以其對宗教的寬容著稱,波蘭國內有立法保障異教徒的權利,因此吸引了很多猶太人定居波蘭。而在這次對猶太人的攻擊事件發生後,在德意志地區的猶太人開始大量遷入波蘭,而這些由德意志地區而來的猶太人之前因為要融入當地居民之中,所以改說了德語,並加上猶太特有的詞彙,慢慢形式了意第緒語。這些猶太移民也一同把他們的語言帶進了波蘭。波蘭猶太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直是猶太人中其中一個最大的群體。

可惜的是,二戰時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並進行大規模的猶太人大屠殺,主要的受害者就是波蘭猶太人。據統計,二戰完結後的波蘭猶太人的數量,竟然只餘下戰前的十二分之一!更令人傷心的是,當二戰結束,波蘭再次復國後,波蘭並沒有回到以前那個對猶太人寬容的國家,因為如何重新安置猶太人等問題,二戰後的波蘭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反猶浪潮,使波蘭猶太人這個群體,竟然幾乎從波蘭中消失。

一個小小的百吉圈,其實一直無聲地訴說著,在中世紀曾經有一個國度,能包容各個不同信仰的群體,曾經給流浪的猶太人一個長期安居樂業的地方,在那個普遍對異教徒非常不寬容的世界中,發出耀眼的包容光芒。

3782574106_db47dcd0da.jpg

猶太男子的服裝

在本文章完結前給大家多說一個冷知識。在我們印象中非常虔誠的猶太男人有一套特別的服裝,全身黑色的長衫長褲,在街上一眼就能辨認出來,這種服裝亦因此被稱為「猶太服裝」。但實際上,這本來不是猶太人的傳統服裝,而是16、17世紀時波蘭貴族的服裝。當時的波蘭猶太人吸收了這種服裝後,進行了一場宗教運動,運動的發起人以為這就是猶太人代代相傳的服裝,並要求運動內的猶太人都保持這種服裝。於是這種波蘭人都不再穿的波蘭貴族服裝,就由猶太人一代一代的流傳到現在。

 

Leave a comment